还记得“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吗?
几十年来,钻石都是珠宝消费的代名词,是求婚、纪念和奢华的象征。但如今,一场静悄悄却剧烈的“颜色革命”正在珠宝行业内部悄然展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经销商、拍卖行、甚至老牌钻石公司,正在将目光从无色钻石转向充满魅力的彩色宝石。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审美偏好的变化,它背后有市场、供应链、科技、文化价值、投资逻辑等多重力量在推动。而我们正站在这场巨变的风口浪尖。
钻石降温,彩宝升温:数字不会说谎
2024年底,一家全球大型钻石公司高管坦言:今年在彩色宝石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钻石。这不仅仅是采购选择的改变,更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转向。
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
- 2020-2024年间,彩色宝石进口猛增 136%
- 同期钻石进口在疫情后一度反弹(+45%),但2024年暴跌 54%
天然钻石的“风光”正在被合成钻石蚕食,而彩色宝石却因为稀缺性、个性化、高保值等属性,异军突起。
“颜色”意味着多样性,也意味着利润
过去珠宝柜台里90%是钻石,如今越来越多零售商开始调整结构,一半是钻石,一半是彩宝,甚至有的商家已经将60%库存转向彩色宝石。
“我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是珠宝商不可避免的问题了。” ——Elias & Sons Gem Company,Mehran Basaleli
以知名公司Manak Jewels为例,过去两年彩宝销量增长了 30%。RapNet平台也已上线超过 55,000颗彩宝,增长超过 57%,且持续扩大。
不仅是经销商在“下注”,拍卖行也在押宝颜色。2024年5月苏富比拍卖会上,彩宝频频超估成交,一枚16.53克拉的紫翠玉戒指成交价达 190万美元,创下拍卖纪录。
从时尚趋势到情感表达,消费者爱上了彩宝的“不可复制性”
为什么消费者也越来越偏爱彩色宝石?
- 独一无二的色彩:每一颗都是自然造物,拥有不可复制的纹理与色调
- 更丰富的情感表达:不同颜色对应不同节日、星座、情绪,满足年轻人“定制感”的需求
- 审美疲劳:“白钻太无聊”,一位年轻消费者这样形容自己选择帕拉伊巴碧玺的原因
事实上,不少珠宝店老板透露,现在定制结婚戒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选择蓝宝石、尖晶石,甚至绿色碧玺,钻石反而“退居二线”。
行业“老炮”纷纷转舵,平台巨头也开始布局
如果说零售端趋势只是市场反映,那么平台端的战略转型,则意味着行业格局的重塑。
2025年AGTA图森珠宝展上,钻石界“标杆”Rapaport与AGTA合作,将彩宝正式引入其数字平台RapNet,启动金额高达六位数,标志着彩宝从“附属角色”跃升为主角。
更值得注意的是:
- 所有卖家必须遵守AGTA道德规范
- 彩宝交易建立信任机制,防止“不透明交易”
- Rapaport本人表态:“颜色会保值,合成钻石不会。”
彩色宝石的“隐藏痛点”:供应难、定价难、信任难
不过,彩色宝石并非毫无瑕疵的“明珠”。行业在经历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三大隐忧:
1. 原材料紧缺 & 价格飞涨
许多高端彩宝(如未经加热处理的蓝宝石)价格创历史新高,一些国家限制出口,供应链非常不稳定。
2. 标准缺失 & 难以定价
相比钻石有全球通用的4C标准,彩宝的定价常常因颜色微差而价格悬殊,新手经销商难以把握。
“两块宝石看起来一样,一个卖1万,一个卖3万,消费者很容易失去信任。”
3. 治疗处理不透明
近期多起“未申报处理”事件曝光,彩宝存在被加热、辐照等二次处理后冒充“天然”的风险,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
零售的“教育+故事力”成关键驱动器
尽管挑战不少,许多门店通过“教育顾客”实现彩宝热销:
- 举办彩宝圆桌会
- 开设宝石知识小讲堂
- 在社交媒体上讲述宝石的故事与历史
“宝石让我们了解地球的历史。” ——Rough Diamond World创始人 Slesinger
消费者越了解宝石的产地、文化、稀有性,就越愿意为之买单。
未来趋势:颜色不是趋势,而是主流
“十年前卖彩宝是特立独行,五年前是大胆尝试,现在,是抓住风口。” ——某珠宝零售商
GIA(美国宝石研究院)也报告称:近两年彩色宝石鉴定数量呈“双位数增长”。教育、信任、故事、社交媒体、平台技术,共同推动彩宝从“小众”走向“主流”。
毫无疑问,珠宝行业的下一个十年,将属于彩色宝石。
如果说钻石代表永恒,那彩色宝石,代表个性、多样和自然的浪漫。
下一次站在珠宝柜前,或许你也可以试试——让颜色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