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动态

戴比尔斯公司成立

宝希兰 · 10 月前

戴比尔斯的名字源于南非的荷兰定居者戴比尔斯兄弟。1871年,他们在奥兰治自由邦波舍夫区买下名为“前景”(荷兰语: Vooruitzicht)的农场,不久后有人在农场土地下挖到钻石,挖矿人蜂拥而至,他们无力抵挡闯入者,将农场转售给商人阿尔弗雷德·艾伯登。前景农场的土地上诞生了两个成功的钻石矿:金伯利矿和戴比尔斯矿。

1869年,83.5克拉的钻石“南非之星”在奥兰治河附近的霍普敦发现,引发钻石热潮,塞西尔·罗兹向挖矿者出租水泵,由此发家。他将利润用于收购小型钻石矿的采矿权,很快扩张成为独立的采矿公司。他又从罗斯柴尔德家族得到投资,进行业务扩张。1888年,巴尼·巴尔纳托 (Barney Barnato) 与塞西尔·罗兹名下的多家公司合并,创立了戴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在当时垄断了南非全国的钻石矿开采。1889年,罗兹和伦敦的珠宝业财团Diamond Syndicate达成战略协议,后者每年以议定的价格向戴比尔斯购买固定数量的钻石,从而控制钻石产出、稳定价格。 该协议的成功性很快得到证实——例如1891-1892年钻石市场不景气,双方很容易地削减了产量,维持了价格的稳定。罗兹很担心这个新形成的垄断格局被打破,1896年他对众股东说,公司“唯一的风险就是外面又开出新的钻石矿,人的本性就会让他们没命地工作,让我们大家都受损。”

第二次布尔战争使戴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陷入麻烦。战争甫一爆发,金伯利市就被围困,危及公司价值连城的钻石矿。罗兹赶在围城之前搬进金伯利,以此向英国殖民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促使其投入更多军事资源解除围困。尽管与军方存在分歧,罗兹还是将公司全部资源交给驻防部队支配,用于生产弹药、防御工事、一列装甲列车和名为“塞西尔长管炮”(英语:Long Cecil)的火炮。

1898年,德兰士瓦省比勒陀利亚附近的农场发现了钻石,随后开出Primier钻石矿。Primier矿于1902年登记注册,1905年,这里挖出了迄今最大的天然原钻库里南钻石(2003年,Primier矿更名为库里南矿)。 然而该矿矿主拒绝加入戴比尔斯的矿业垄断联盟,而向两家独立的钻石商伯纳德·奥本海默和欧内斯特·奥本海默出售钻石,这削弱了戴比尔斯的市场地位。 钻石权威、1908年成为戴比尔斯董事长的弗朗西斯·欧茨当时对Primier矿以及德属西南非洲发现的新钻石矿不以为然。然而这些新矿的产量很快和戴比尔斯旗下矿场的总出产量持平。欧内斯特·奥本海默成为伦敦珠宝业财团在当地的代理,不到十年当上金伯利市长。奥本海默很清楚戴比尔斯成功的核心道理,他在1910年说:“常识告诉我们,提高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们变得稀缺,也就是减少产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库里南矿最终并入戴比尔斯。到1902年罗兹去世时,戴比尔斯已控制了全球90%的钻石产量。1926年,欧内斯特·奥本海默通过购买股份进入公司董事会成员,1929年接任戴比尔斯董事长。[33] 奥本海默非常关注1908年在德属西南非洲发现的钻石矿,担心供应量增加会导致钻石充斥市场、价格下跌。

1930年代初期,戴比尔斯进行的研制试验很大程度上开创了金刚石钻头在地质钻探中的使用,而这一创新也部分促成了后来的自由邦淘金潮。

1955年5月,欧内斯特·奥本海默成立了新的总部,统合了英美资源集团和戴比尔斯集团的业务。 1957年11月欧内斯特去世后,两个集团的经营权交给他的儿子哈里·奥本海默。哈里治下,公司业务扩展到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葡萄牙、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在南非,哈里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认为它阻碍了经济增长。[38] 尽管如此,戴比尔斯仍然因在种族隔离时期从既有体制中获利而受到批评。[39] 到1973年,英美资源集团和戴比尔斯集团占南非国民生产总值的10%和出口的30%。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戴比尔斯尝试秘密进入美国钻石市场,但在1975年不得不剥离其美国资产,以避免违反美国反垄断法的风险。哈里·奥本海默于1982年12月辞去英美资源集团和戴比尔斯集团董事长和董事职务。

阅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