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属性
化学成分
铊铝氧化物
硬度
8.5
折射率
1.74-1375
密度
3.72
金绿宝石(Chrysoberyl):自然界的珍贵宝石
🌍 产地: 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斯里兰卡、津巴布韦、印度、马达加斯加、缅甸、坦桑尼亚等地
💎 颜色: 黄色、绿色、金黄色、褐色;变色效应、猫眼效应
📏 硬度: 8.5(仅次于刚玉和钻石)
✨ 特点:
- 高硬度(仅次于钻石和刚玉)
- 变色效应(亚历山大变石)
- 猫眼效应(金绿宝石猫眼)
- 三色性
- 良好的光学特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1. 金绿宝石的发现与历史
金绿宝石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语χρυσός(chrysos,意为金色)和βήρυλλος(beryllos,意为绿柱石),尽管其与绿柱石家族(如祖母绿、海蓝宝石)并无直接关系。金绿宝石主要以其金黄色和绿色色调而闻名,但它的多样化光学效应,如变色效应和猫眼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它的魅力。尽管金绿宝石的名字中有“绿柱石”二字,它与绿柱石并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
最著名的变种包括:
- 亚历山大变石(Alexandrite)—— 变色效应显著
- 猫眼金绿宝石(Cat’s Eye Chrysoberyl)—— 猫眼效应
- 猫眼变石(Cat’s Eye Alexandrite)—— 同时具备猫眼效应和变色效应的罕见品种
2. 金绿宝石的颜色与成因
金绿宝石的颜色范围从金黄色到绿色,具体颜色通常取决于微量元素的不同。最常见的变种包括黄色、金黄色、绿色等。其光学特性如三色性(不同观察角度下呈现不同色彩)使得金绿宝石更具吸引力。
- 变石(亚历山大变石):
变石的颜色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日光下为绿色或蓝绿色
- 白炽灯下变为红色或紫红色
这种变色效应是由于微量**铬(Cr³⁺)**元素的影响所致。
- 猫眼效应:
由平行排列的金红石(TiO₂)包裹体在金绿宝石中引起的定向反射,形成一条明亮的光带,犹如猫眼一般,随着光线变化而移动。
3. 物理与化学特性
特性 | 描述 |
---|---|
化学成分 | 铍铝氧化物(BeAl₂O₄) |
晶系 | 斜方晶系(Orthorhombic) |
硬度 | 8.5(仅次于刚玉和钻石) |
密度 | 3.72 g/cm³ |
折射率 | 1.745 - 1.754 |
双折射率 | 0.008 - 0.010 |
光泽 | 玻璃光泽到亚金刚光泽 |
颜色 | 黄色、绿色、金黄色、褐色 |
三色性 | 颜色会随观察方向变化 |
解理 | 不完全解理 |
荧光 | 通常无荧光,但变石可能表现出红色荧光 |
4. 主要品种
1. 亚历山大变石(Alexandrite)
- 特点:具有显著的变色效应,最著名的变色效果是从绿色/蓝绿色到红色/紫红色。
- 价值判断:
- 变色效果越强,宝石价值越高
- 透明度高、杂质少的变石价值更高
- 主要产地:俄罗斯、巴西、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
2. 猫眼金绿宝石(Cat’s Eye Chrysoberyl)
- 特点:猫眼效应(Chatoyancy)使得金绿宝石表面出现明亮的光带,仿佛猫眼瞳孔一般。
- 颜色:主要为黄色、金黄色和褐色,其中蜜黄色最为珍贵。
- 市场价值:猫眼金绿宝石曾在19世纪末风靡上流社会,尤其以斯里兰卡的猫眼最为著名。
3. 猫眼变石(Cat’s Eye Alexandrite)
- 特点:极为罕见,具备变色效应与猫眼效应的结合,极其珍贵。
- 价值:是市场上最昂贵的金绿宝石品种之一。
5. 金绿宝石的鉴别与保养
鉴别方法
类别 | 特点 |
---|---|
天然金绿宝石 | 具有天然包裹体、变色效应或猫眼效应 |
合成变石 | 成分与天然相同,但价格较低 |
仿变石 | 可能为玻璃或合成尖晶石,无真实变色 |
保养建议
- 避免强光直射: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可能会导致颜色变化。
- 避免剧烈撞击:尽管金绿宝石具有高硬度,但仍可能因撞击而破裂。
- 定期清洁: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避免使用超声波清洗。
金绿宝石的美丽与独特光学效应,使其成为收藏家与珠宝爱好者所青睐的珍贵宝石。如果你喜欢变色的奇妙效果或迷人的猫眼效应,金绿宝石无疑是值得投资的选择!✨
裸石
原石
名字
名字来源:希腊语 χρυσός(金色)和 βήρυλλος(绿柱石),指颜色。
金绿宝石以希腊文“chrysos”(黄金)和“beryllos”(绿柱石)命名,后者是古代金色绿柱石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