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深入研究马亨盖尖晶石(Mahenge spinel)的市场现状、历史趋势与未来展望的报告,包括了:马亨盖发现背景、产地特征、市场价格变化、全球与地区性市场热度、投资收藏价值、供应前景及未来趋势。结尾处有备注文中的资料信息来源链接。
1. 矿区背景与地理产地
图1: 重达104克拉的马亨盖尖晶石(坦桑尼亚)及同产地的尖晶石晶体和成品。该产地以产出艳丽粉红至红色的高品质尖晶石闻名。
马亨盖尖晶石产自非洲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Morogoro)的马亨盖地区,其矿床赋存在大理岩中,类似于缅甸抹谷(Mogok)等经典红宝石/尖晶石产地的地质环境。
早在2000年,当地农民就在马亨盖伊潘科(Ipanko)地区发现了优质尖晶石晶体,这引发小规模开采并吸引了矿工重返马亨盖开矿。然而,由于当时出产的尖晶石多为偏淡的粉红色且晶体略显“朦胧”(晶体透明度不高),市场反响有限。
照片:马亨盖,2007 年夏天发现这颗令人惊叹的尖晶石的地点
马亨盖尖晶石真正引起全球瞩目是在2007年。当年8月,马亨盖南部伊潘科的一个矿坑(当地称为“乔尔坑”Joel Box)中意外出土了一簇巨型尖晶石晶体——共发现了四块原石巨大晶体,重量分别约为52公斤、28公斤、20公斤和5.7公斤。最大的52公斤尖晶石晶体中心部分不透明,但外缘包裹着极其优质的透明红色尖晶石料,可切磨出10至50克拉大小、净度极高的艳红色宝石。这颗重达52公斤的尖晶石晶体于2007年夏天在马亨盖的乔尔·博克斯矿区被发现。由于体积巨大,它被分割成更小的碎片,以便于运输。这颗晶体以及同期发现的其他一些巨型尖晶石引发了尖晶石热潮,并持续至今
这些惊人的发现令业内震惊:马亨盖一夜之间成为世界顶级尖晶石的新来源。2007年底,在瑞士巴塞尔国际珠宝展上,多颗由该批原石切磨的20~50克拉顶级红色尖晶石亮相,成为展会焦点,引发行业热议。瑞士 SSEF 实验室和其他宝石学机构也随即对马亨盖尖晶石展开研究,并鉴定出一些卓越的标本(如图1所示的104克拉巨型马亨盖尖晶石)。
伊潘科的矿工们正在开采含尖晶石的大理石。
马亨盖矿区位于坦桑尼亚东部内陆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矿区以手工和小规模采掘为主,矿层主要为风化的大理岩体。矿区环境与缅甸经典的抹谷矿脉颇为相似:零散裸露的白色大理岩岩丘中点缀着矿坑,周边也产出蓝色磷灰石、磷镁石(clinohumite)等共生矿物。由于2007年的巨晶发现,当地一度出现矿权纷争:有公司凭借手续试图驱逐原先的当地矿工,引发骚乱和抗议,导致矿区治安紧张。巨晶出土几天后,采矿活动一度中止,大批矿工转往他处寻矿(当时正逢塞伦盖蒂附近新发现葡萄石榴石和温扎Winza红宝石热潮)。此后,马亨盖伊潘科主矿脉的开采规模较发现初期明显下降,目前以零星的手工采掘为主。但马亨盖所在的莫罗戈罗省被视为“尖晶石的宝库”,周边还有Lukande、Kituti等区域出产红宝石和不同颜色尖晶石,使坦桑尼亚整体跻身重要尖晶石产地之列。
马亨盖产出的尖晶石以鲜艳的粉红至红色最为著名,色调涵盖桃红、霓虹粉红、亮红和橘红等,被形象地称为“霓虹贵族”或“泡泡糖粉”色调;这些宝石在日光下呈现强烈的荧光效果,红色火彩十足,几乎不带任何褐色或灰色调。 照片:在坦桑尼亚马亨盖发现的钴尖晶
此外,马亨盖地区也产出紫红、紫色以及罕见的亮蓝色尖晶石:例如2021年该区南部Lukande一带新发现了钴蓝色尖晶石矿脉,虽含微量铁导致颜色略深,但大克拉石在市场上仍引起关注。总体而言,马亨盖尖晶石以其艳丽独特的颜色和高净度著称,在未经加热等处理的前提下即可呈现惊艳色彩,这在宝石界相当难得。
2. 市场热度变化
2000年代中后期随着马亨盖尖晶石的崛起,全球彩色宝石市场对尖晶石的热情经历了显著的跃升。长期以来,尖晶石因常被误认或替代为红宝石、蓝宝石而地位尴尬,一度被称为“穷人的红宝石”。但马亨盖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切,其惊人的美艳颜色和体量令业界重新审视尖晶石的价值。2007年巨晶出土后,国际珠宝商和收藏家对尖晶石的需求骤增:据当时亲赴马亨盖的宝石学家回忆,2007年底市场上顶级马亨盖红尖晶石每克拉喊价已高达1万美元,这是此前难以想象的价位(毕竟在此之前鲜有尖晶石超过每克拉3000美元成交)。可以说,2007年成为尖晶石全球热度急剧上升的第一个拐点。
此后,尖晶石热度在全球多个地区持续攀升。2010年代初,恰逢国际珠宝界掀起“粉色热潮”(明星订婚戒选择粉钻等带动风尚),粉色系宝石走俏。尖晶石凭借天然亮粉红的色彩乘势崛起——大量矿工投入尖晶石采掘,新产地被积极开发,更多优质尖晶石被开采出来,供应的增加又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繁荣。2013-2016年间,中国等新兴市场对彩色宝石的认知迅速提高:在中国内地,红、蓝宝石热销的同时,尖晶石开始受到日益多的关注。业内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红色系宝石情有独钟,而未经加热处理的红/粉色尖晶石因颜色吉利、价格相对亲民而受到青睐。例如,2克拉以上的非洲红、粉尖晶石在中国市场颇受欢迎,被视为红宝石的替代选择;对于1克拉以上的尖晶石精品,缅甸“绝地武士”红尖晶石也备受追捧。“绝地武士”尖晶石是业内对一种无任何二次色调、无暗色调的霓虹红色尖晶石的昵称,最初指缅甸曼生矿区出产的顶级红尖晶,但如今凡具有这种“无黑暗面”艳红色的尖晶石都可归入此范畴。据报道,高品质的“绝地武士”尖晶石近年成为中国高端藏家追逐的热门,其稀少的产量和惊人的荧光红色使其价格水涨船高。
欧美市场方面,尖晶石的行情在过去十多年也稳步上扬。欧洲传统上偏好蓝宝石、祖母绿等,但随着消费者追求独特彩色宝石,尖晶石作为“小众奢华”逐渐被接受。不少西方珠宝设计师开始在高级珠宝中采用尖晶石,例如把它与钻石、祖母绿等搭配设计创新款式,使尖晶石频频出现在佳士得、苏富比等大型拍卖会的作品中。特别是2015年伦敦邦瀚斯拍卖上“希望尖晶石”(Hope Spinel)创下每克拉3万美元成交的新纪录,引发国际媒体关注。这颗50.13克拉的紫红色尖晶石自1917年以来首次现身拍场,最终以约147万美元落槌,远超估价,也打破了此前尖晶石每克拉1.6万美元的拍卖纪录。这一事件被业界誉为尖晶石“咸鱼翻身”的标志,向大众宣告尖晶石已晋身重要宝石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尖晶石在2016年被美国珠宝行业协会新增为八月诞生石之一(与橄榄石并列),这一举措反映出主流市场对尖晶石价值的认可。自此之后,各大珠宝品牌亦更加重视尖晶石。例如,卡地亚、宝格丽等推出以尖晶石为主石的高级珠宝,强调其天然未经处理的迷人色彩。到了2020年代初,尖晶石市场总体趋于成熟:供需两旺、价格高企且相对稳定。据行业人士介绍,过去几年各色尖晶石一度经历连续两位数的年涨幅,目前高位趋稳。特别是顶级红/粉尖晶石3克拉以上的需求依然旺盛,每逢大型珠宝展销会此类货品总是最先售罄。中国和香港买家尤为热衷那些颜色艳丽、哪怕有微小内含物也可接受的尖晶石,他们看重的是尖晶石独特的“胶质光泽”和荧光效应所带来的“宝石灵性”。相比之下,欧美买家对粉紫等柔和色调尖晶石兴趣稍高,因为西方偏暗的光线下这类浅色宝石反而更显亮丽。
总的来看,马亨盖尖晶石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的过程。关键的上升节点包括:2007年的发现及其后国际展会亮相、2015年前后主流珠宝界的认可(拍卖纪录和诞生石地位)、以及近年来亚洲市场(尤其中国)的消费热潮推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尖晶石从昔日的配角一跃成为全球彩宝市场的新宠,其市场热度的演变堪称宝石营销与天然稀缺性的经典案例。
根据宝希兰的观察,在2023年开始,由于大量的中国珠宝商家涌入斯里兰卡贝鲁沃勒,市场上马亨盖也不断的增长,因其相对亲民的价格,相对于红宝石来说价格不高,品质又好看,也不断的受到买家的喜爱。
3. 价格走势
尖晶石价格在过去近20年里呈现大幅攀升的总体趋势,尤其是顶级红色和粉红色尖晶石。根据宝石市场数据和权威报道整理,尖晶石价格走势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 2000年左右:尖晶石尚属小众,市场价格低迷。高品质红尖晶石零售每克拉价格仅数百美元,普通粉红尖晶石甚至以几十美元/ct的包料计售。例如有资深德国业者回忆,1980年代混色尖晶石小料只需20美元/ct。这一时期尖晶石因认知度低及人工合成尖晶石泛滥,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
- 2005-2010年:随着产地发现和推广,价格迅速上涨。2007年马亨盖艳红尖晶石横空出世后,精品红尖晶石批发价一举突破每克拉数千美元。有报道指出,2008年前后市场上品质上乘的红尖晶石已达到约3000美元/ct的水平,而此前从未有尖晶石达到此价位。据宝石学家Richard Hughes统计,2009-2010年顶级尖晶石价格较千禧年初上涨了数倍。这一阶段正值“粉色热”带动,加之多国矿区相继有新料产出(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越南等),交易活跃度提升。
- 2011-2015年:尖晶石价格稳步走高,并在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2013年有拍卖记录显示红尖晶石达到每克拉1.6万美元idexonline.com;2015年“希望尖晶石”拍出3万美元/ct,再次大幅抬高公众对尖晶石价值的预期。据业内刊物报道,《The Economist》2011年即指出富裕买家开始将彩色宝石(包括尖晶石)视为投资组合一部分,看好其稀缺性与便携保值属性。在这些因素推动下,尖晶石交易价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百分比增长。
- 2016-2020年:尖晶石逐渐从“快速升温”转为“高位平稳”。2016年后,随着尖晶石知名度大涨和广泛认可,其价格涨幅有所放缓但仍在高位运行。Gemworld国际《宝石指南》(GemGuide)的价格分类显示,顶级未加热红尖晶石5克拉以上的批发价可达每克拉$8,000-$15,000不等,3-5克拉石为$3,000-$8,000/ct,1-3克拉石约$1,000-$3,000/ct。粉红尖晶石相对便宜一些,5克拉以上优质石约$1,500-$3,000/ct,3-5克拉$600-$1,500/ct。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为一般高品质的行情价,真正顶级的霓虹红/热粉尖晶石已接近红宝石价位。例如新近市场上极品“绝地武士”尖晶石常被炒至每克拉$10,000以上,甚至有专家称顶级3克拉以上炽红或炽粉尖晶石可达$20,000/ct。这种级别的价格仅略低于同等大小顶级鸽血红宝石的十分之一(顶级缅甸红宝石5克拉往往超每克拉$100,000),但相比十多年前尖晶石与红宝石动辄几十倍价差已大大缩小。
- 2021年至今:尖晶石价格保持坚挺,并不断有高价成交案例出现。在高端市场,尖晶石饰品拍卖成交额频创新高。2022-2024年间,坦桑尼亚产大克拉尖晶石开始在拍卖会上与缅甸尖晶石共同唱主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12月佳士得纽约拍场上一对哈利·温斯顿设计的尖晶石钻石耳环:两颗坦桑尼亚红色尖晶石(未经加热,分别重22.42和21.87克拉)以接近完美匹配的颜色与净度呈现,最终以2,228,000美元成交(远超60万美元高估价)。按此计算,这对尖晶石单石折合每克拉价格超过5万美元,刷新了尖晶石商业交易的价格记录。图2展示了这对创纪录的尖晶石耳环的风采。
图2:哈利·温斯顿设计的尖晶石及钻石耳环,主石为坦桑尼亚马亨盖产的未加热尖晶石(22.42和21.87克拉),2024年在佳士得以约222.8万美元成交。
除了拍卖会,在零售和投资市场上尖晶石亦表现不俗。一些历史名品(如英国王冠上的“黑太子红宝石”实为170克拉红色尖晶石)由于拥有传奇背景,更是被收藏家高价追捧。在当代市场,尖晶石的均价指数也持续上涨:Gemval数据显示其综合零售价格指数自2005年至2025年累积上涨了数倍。面对近年来的涨势,不少珠宝投资顾问开始将尖晶石列为“下一个值得关注的彩宝品种”。美国宝石学会GIA指出,一颗顶级5克拉红尖晶石的价格目前约为等品质红宝石的1/10,而粉红尖晶石价格也已接近粉红蓝宝石的水平。随着尖晶石声名日隆,其价格趋势总体看涨,但也出现分化:颜色浓艳、颗粒大的极品涨价显著,而颜色一般或有明显内含物的中低档尖晶石价格涨幅较为温和,甚至保持稳定。这表明市场对尖晶石的定价愈发“看品相”:顶级者愈贵,普通者相对亲民,投资者需重点挑选稀有上乘的货源方能分享到价格上涨的红利。
4. 投资与收藏价值
稀缺性:马亨盖尖晶石以其卓越的稀有性著称。在已知宝石矿藏中,出产艳丽纯正红色或粉红色尖晶石的地点屈指可数。传统上只有缅甸抹谷等少数地点产出过上乘红尖晶石,而马亨盖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新的稀世红宝石替代品。大克拉尖晶石极其罕见:由于尖晶石多呈八面体晶形,天然完整的大晶体很少超过几克拉重。马亨盖当年虽产出巨型晶体,但那属可遇不可求的地质奇迹,其表层优质部分也早已切割殆尽。目前市场上5克拉以上的马亨盖红尖晶石已十分少见,10克拉以上干净艳色尖晶石更被视为弥足珍贵的传奇。宝石投资机构指出,超过10克拉、净度高的尖晶石可列为投资级标的,其数量之稀少不亚于高品质红宝石。
鉴定特征:尖晶石的宝石学特征有助于其在收藏市场建立信誉。天然尖晶石属于镁铝氧化物晶体,各向同性(单折射),硬度8,性质稳定。与红宝石(刚玉,双折射)不同,尖晶石内部常很干净,无须担忧像祖母绿那样普遍的裂隙问题。重要的是,尖晶石极少经过人工处理:业内报告指出,加热处理在尖晶石中并不常见,因为尖晶石加热后对净度和颜色改善有限,反而可能出现显微“环圈”裂纹特征。SSEF等权威实验室曾检测上千颗尖晶石,仅少数显示过加热迹象。因此,绝大多数马亨盖尖晶石都是未经人工优化的天然本色,这对藏家而言极具吸引力——相比动辄加热、充填的红蓝宝石,尖晶石的“纯天然”身份使其更具收藏价值。同时,尖晶石容易与其他宝石区分(例如通过折射率、一轴或两轴性等简单手段即可鉴别与红宝石的区别),市面上虽有大量廉价合成尖晶石,但凭借成熟的鉴定技术可轻易检出,所以收藏者大可不必过分担心买到假货。强荧光也是优质马亨盖尖晶石的一大特点:高铬含量使其在紫外光下红艳耀眼,与缅甸鸽血红宝石的荧光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令很多行家爱不释手。
流动性:从投资角度看,尖晶石的市场流动性相较传统“三大宝石”略低,但在快速提升之中。过去由于认知度不高,尖晶石二级市场成交较慢。然而近年随着尖晶石热度高涨,主流拍卖行已频繁推出尖晶石拍品,成交记录不断被刷新。在亚洲,尖晶石已经形成成熟的交易圈: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珠宝展上,马亨盖尖晶石是备受关注的品类之一,上等货源往往一石难求。中国内地的拍卖市场也开始接受尖晶石,部分精品在国内拍场斩获不俗价格。同时,一些大型宝石贸易商(如美国的Pala国际、瑞士的Paul Wild等)积极收购推广尖晶石,提高了其国际流通性。专业宝石投资者认为,尖晶石具备良好的变现潜力:因为目前市场对优质尖晶石需求旺盛,藏家在适当渠道出手高品质尖晶石相对容易,变现折价率也在降低。
收藏潜力:马亨盖尖晶石已被誉为“改变了一切的宝石”——在收藏界,其意义不仅在于美丽,更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宝石品种的价值回归。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珍爱的“红宝石”其实是尖晶石(如帖木儿红宝石、黑太子红宝石),可见尖晶石在古代地位极高。只是近代由于命名和认知问题一度沉寂。但今天尖晶石重新被发现,其绚丽毫不逊色于红宝石且多天然无烧,这使得资深藏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尖晶石。马亨盖尖晶石因颜色独特且产量有限,被认为是尖晶石家族中最值得收藏的品类之一。它所呈现的霓虹电光粉红/红色调在其他产地几乎未见,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马亨盖尖晶石常伴有独特包体(如微量蓝色磷灰石、黑色hoogbomite板片等),这是其产地指纹之一。收藏高净度尖晶石时,这类包体既不明显影响观感,又可作为鉴别佐证,增添了学术价值。
与其他宝石对比,尖晶石的投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虽然顶级红宝石、蓝宝石仍是市场标杆,但它们价格高高在上且优质无烧材料愈发稀缺。而尖晶石提供了一个相对“价值洼地”:目前一颗3克拉顶级尖晶石仅相当于同级红宝石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价格,但从美观度和耐久性来看却非常接近。这使不少行家认为尖晶石存在补涨空间。奥地利宝石投资专家Dr. Thomas Schröck就指出,尖晶石“目前价格远低于红宝石,但我们预测未来有强劲的追赶潜力”。他将尖晶石列为拓展投资组合的理想选择,并强调未经过处理的天然彩色尖晶石尤其保值,应优先购入带权威证书的顶级石头。
当然,笔者认为尖晶石投资也需考虑风险因素:由于这一市场在过去几年涨幅较大,短期内价格可能进入盘整期(正如目前价格趋于稳定的迹象)。此外,尖晶石的受众虽在扩大,但相比钻石红蓝宝石仍略显小众,市场深度和抗风险能力稍逊,一旦经济环境不佳或审美潮流变化,可能出现阶段性流动性下降。不过,从长期看,随着更多收藏爱好者认识到尖晶石的美与稀有,其收藏投资价值有望继续提升。
照片:一颗12克拉的精美红色马亨盖尖晶石
5.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几年,马亨盖尖晶石在市场中既蕴含潜力也面临挑战:
- 供给预期:从供给角度,马亨盖尖晶石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2007年的惊人发现更像是一次性馈赠,并未建立大规模持续产出的基础。事实上,那批巨晶开采后不久即因矿权纠纷和资源耗竭导致主要开采停滞。此后虽然马亨盖地区仍有零星产出(以及附近区块的新发现,如2021年的钴尖晶石),但总体供应量远不及最初几年。例如Lukande钴蓝尖晶石矿床在2022年春开采一季便近乎枯竭,证明新矿点往往存续期很短。缅甸等传统尖晶石来源也因政治及资源原因产量有限(塔吉克斯坦著名的古哈拉尔矿已关闭八年,供应中断导致其尖晶石价格疫情后飙涨20%)。综合判断,未来高品质尖晶石的总体供应将持续偏紧。这意味着马亨盖尖晶石作为坦桑尼亚“红宝石山”的遗珍,其存量正日益减少。如果没有新的巨大矿脉被发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长期存在,从而为价格提供支撑。然而也需防范某些年份个别产地出现意外大的出货量(例如突然在非洲或亚洲发现新矿),那可能短期冲击价格。但考虑到尖晶石矿藏形成的稀有性,此类重大新发现的概率较低。
- 市场需求:在需求端,近年消费者对彩色宝石的兴趣有增无减,尖晶石的人气有望保持。年轻一代珠宝买家追求个性,不再一味追捧传统钻石红蓝宝,而是愿意为独特艳丽的尖晶石埋单。尖晶石色彩丰富,除红粉外还有蓝色、紫色、橙色等,迎合了多元审美趋势。在中国等亚洲市场,红色寓意吉祥,预计红尖晶石将继续受到欢迎。尤其是经历了疫情等不确定性后,高净度天然无烧宝石被视为保值资产和幸运象征,这一心理因素可能进一步推动亚洲买家对尖晶石的追捧。此外,随着尖晶石进入诞生石名单、设计师运用增多,其大众知名度将不断提高,潜在购买群体扩大。可以预见,未来欧美珠宝品牌也会更多采用尖晶石宣传,例如打造“新品种传奇宝石”的概念来吸引顾客。总之,消费趋势对尖晶石偏利好,需求曲线大概率保持向上。
- 价格走势:基于前述供需状况,多数专家对尖晶石未来价格持审慎乐观态度。瑞士《天然宝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优质尖晶石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甚至可能出现一波“追赶式”上扬。他们认为尖晶石当前的市场地位被低估,一旦更多投资者加入,价格曲线或将陡峭攀升。不过短期看,由于前期涨幅较高,价格或以高位震荡为主,涨速趋缓。Mahenge Gems等行业参与者也指出,最近一年尖晶石价格已从之前的迅猛上涨转为相对平稳。这实际上对市场长期健康有利:温和增长能避免泡沫,一旦价格过快飙升,反而可能吓跑消费群体,导致成交下滑。所以未来几年尖晶石价格很可能呈稳中有升的态势:顶级稀有石拍出惊人高价的同时,中端品质维持小幅上涨或持稳,从而兼顾投资与消费两方面需求。
- 潜在风险:尽管前景光明,但也须认清尖晶石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首先,尖晶石虽然稀少,但目前相比红宝石等仍非“硬通货”,在金融市场和典当渠道的接受度略低,投资者需要有较长持有期心理准备。其次,如果全球经济进入低迷,奢侈品消费缩减,尖晶石这样的非刚需高档消费品可能短期遇冷。不过,由于真正顶级尖晶石持有者多为财力雄厚的藏家,他们往往倾向长期持有,反而在市况不佳时惜售,从而缓冲价格波动。再者,合成尖晶石一直存在,但鉴定简单且其价值远低于天然尖晶石,不太可能像合成钻石那样对天然市场造成颠覆性冲击。另外,要关注的是尖晶石热度升温可能带来的仿冒命名等营销乱象(如用低质尖晶石或烧色尖晶石冒充“绝地武士”级别的货),这需要行业加强标准和消费者教育,以维护信心。
综合而言,马亨盖尖晶石作为近代宝石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已走过了发现、认知和价值飞跃的阶段,正迈入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稀缺的资源属性、无可比拟的艳丽色彩以及无需优化的天然优势,令其兼具投资和收藏双重价值。在未来几年内,如果供应没有出现重大突破且市场对彩色宝石的偏爱持续,我们有理由预计马亨盖尖晶石将保持高位坚挺,甚至续写价格新高。正如资深宝石学家Vincent Pardieu所言:“尖晶石正如凤凰涅槃,经历了埋没又重生的过程。凭其荣耀的过去与惊艳的现在,我们期待看到红色宝石王冠中再次闪耀尖晶石的光芒。”这一展望或许正是马亨盖尖晶石未来发展的真实写照。随着更多传奇的诞生,马亨盖尖晶石有望在宝石版图上巩固其一席之地,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
- Krzemnicki, M. S. (2016). Spinel from Mahenge (Tanzania) and its Heat Treatment. SSEF Facette 22ssef.chssef.ch.
- Hughes, R. W., Pardieu, V., et al. (2008). Downtown – Gem Hunting in Tanzania. Lotus Gemologylotusgemology.comlotusgemology.com.
- Pardieu, V., Hughes, R. W., & Boehm, E. (2008). Spinel: Resurrection of a Classic Gem. Ruby-Sapphire.comruby-sapphire.comruby-sapphire.com.
- Sabrina Leong (2023). Possibilities sparkle for spinel. JewelleryNetnews.jewellerynet.comnews.jewellerynet.com.
- Wu Qiong (2021). 绚丽的中国彩色宝石市场. JewelleryNetnews.jewellerynet.comnews.jewellerynet.com.
- Bonhams (2015). Hope Spinel Sells for World Record Price. (Press Release)bonhams.com.
- Record Spinels – Auction Highlights. Gemcal Bloggemcal.comgemcal.com.
- Diamond World (2024). 红宝石与尖晶石拍卖创纪录. diamondworld.net.
- Thomas Schröck (2024). Spinel: more than just carbuncle stone. The Natural Gemthenaturalgem.comthenaturalgem.com.
- 其他:GemGuide价目表naturalgemstones.comnaturalgemstones.com、GIA Gem Encyclopediagia.edu等专业资料。